解读 | 能源转型: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补哪些短板
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:
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,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。
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,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,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‘双控’制度。
深入推进能源革命,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,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,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,确保能源安全。
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,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。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。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。”
十月底,第一财经发表了《解读二十大报告之能源转型: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补哪些短板》,文中提到二十大报告提出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”。那么如何理解中国乃至全球正在经历的能源变革?
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:“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我们目前应该解决的是储能和氢能两个板块。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和风电不论技术、制造、份额都已经走到全球第一。”他认为储能端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材料和装备。如果材料、热管理系统和功率区间的问题解决了,储能端有希望快速发展。“氢能这块,在最近的2~3年内,每立方的电耗已经从8.5度电降到了4.3度电,下一步还会有大幅度的下降空间。”朱共山说:“现在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要控制成本,随着硅、风电等技术进步,降本预期将很快得以实现。” 朱共山进一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“在价格降下来的同时,我们也要强调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。在储能技术没有发展完备以前,我们的风、光再强,还是需要火力发电来挑起大梁。目前大家都在专注于技术储备和技术攻关,等到绿色电力(风、光、储)成本同时降下来以后,能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大规模的发展。我们有信心,在十年以后,清洁的新能源将变成未来的能源的主力军,化石能源起到辅助的作用。”
正泰电器(601877.SH)旗下正泰安能总裁卢凯也曾说过:“要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户用光伏领域需解决并网消纳、电站全生命周期运维等一系列问题。近年来,我们通过电站建设为乡村了带来活力,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助力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调节能力,促进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协同,实现能源的安全、清洁、高效、低碳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。”
在过去十年间,我国的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,清洁能源占比正持续提升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1年,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,装机容量达到11.2亿千瓦,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7.0%。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,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。其中,水电发电装机为39094万千瓦,较2012年增长56.7%;并网风电装机为32871万千瓦,较2012年增长4.4倍;并网太阳能发电30654万千瓦,较2012年增长88.9倍。
10月17日,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任京东在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表示:“能源发展既要保障安全,也要推进转型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已经突破了11亿千瓦,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三倍,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比重超过30%。水电、风电、光伏、生物质发电装机的规模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。下一步,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,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,深入推进能源革命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。大力推动终端用能转型升级,加强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碳,积极推进电能替代,力争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达到30%。”
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分析称:“能源是产业和民生的上游,能源安全会直接影响产业链、供应链的运行态势,因此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,对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。作为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,我们要通过能源革命来调整能源结构,提升能源保障能力。”胡麒牧认为“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一方面是要扩大新能源产能,从增量供给上解决问题,然后调整存量,另一方面要做好需求端管理,提升现有产业体系的能源效率,三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,通过碳交易等机制来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排放的降低。”
氢能具有来源广、热值高、可储存、无污染等优点,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。在我国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氢能可以帮助包括电力、交通、钢铁、建筑等多领域实现深度脱碳。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,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,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。2022年3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年)》,明确了氢能的三大“战略定位”,即: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;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;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。根据碳排放强度不同,氢能可以划分为灰氢、蓝氢和绿氢。其中,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成的绿氢是真正零排放制氢方式。
然而,目前绿氢仍然存在着成本过高、政策体制不完善等问题,工程以单点示范为主,氢能产业难以快速地规模化发展。